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

【遊記2011】德國 魯斯特‧謝謝你的手


筆者有一個怪癖,我很在意男人的那對手,在意得認為「手靚」比「樣靚」更重要。

那天,走上德國.魯斯特歐洲主題公園(Europa Park)內的機動遊戲--銀星過山車(Silver Star),那高73公尺,最高時速達130公里,全歐洲最高和最大的過山車。坐在車上,等待開車的那一刻,筆者心裡一寒。我不怕玩機動遊戲,但只要你親眼看到Silver Star那條垂直的路軌、聽到你還未進入主題公園時在Silver Star上玩家的驚叫聲,你那股「大無畏、不怕死」精神,就會瞬間熄滅。

奇怪的是,那一刻的我沒有想過跳車,只是一直尋找坐在身邊的他的那隻手。我似乎相信那隻手多於車上的保護裝置。

那雙手,在高速與離心力間,保護著我。
那雙手,在那清晨的火車站上,擦過我的眼淚。
那雙手,在我失意時擁抱著我,給我支持。

Silver Star是筆者畢生玩過最刺激、最嚇破膽的機動遊戲。

謝謝你的手。

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

【遊記2012】貝桑松/ 澳門 ‧超級酒店迷 Grand Hyatt Macau




我是一個超級酒店迷。

「住酒店可以一走了之,可以留下殘局,可以不負責任而不用擔心被雷劈,是一種從道德枷鎖中釋放出來的『精神排毒』。 『過客』是一個令人妒忌的身份。要走的時候,實在沒有必要帶走什麼。現在你該明白,為何我一住酒店就如此興奮。」-王迪詩

除了王迪詩那一個「以她手寫我心」的原因以外,筆者從不否認自己為人甚懶,「旅行的意義」在我廿五歲那一年開始,已經由大無畏闖盪、認為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」,歷練人生,變成今天的懶人心態 -「我是來度假,不是來旅遊」。

在香港那急速得令人喘不過氣的生活節奏,已經叫人疲憊不堪。流浪闖盪型旅行需要極大意志與體力,那些年,一個女孩子拖著旅季廂遊走歐洲、瞓機場的情境,相信今生不會再復見。那青春的標記,早已隨著年紀而流走。

當「旅行的意義」轉化為度假、享受人生,星級酒店當然是不可劃缺的一環。

受生活水平及物價的影響,就服務水平和價錢的合理性而言,亞洲大部份地區的酒店都可謂冠絕全球。 外國的酒店總是又殘又貴。從那一年在英國.列斯,那一間我一進入房間就覺得有鬼、床上有貓毛,最後立即離開的酒店;到今年在法國.貝桑松,那張不夠長容納你雙腳的酒店床、那一間你把旅季廂放下後,不夠位打開的四/ 五星級酒店房間,你就知道歐洲的酒店多麼叫人難受。

在法國.貝桑松,同伴是我在工作上認識的一個歐洲男孩。他在香港business trip期間,我帶過他到澳門看《水舞間》,而他當晚入住的是澳門其中一間首屈一指的酒店- Grand Hyatt Macau。

那次澳門之旅,一方面因為這男孩自遠方來,另一方面是另一位同遊朋友的生日,所以開支由筆者全數負責。當時,這個歐洲男孩跟我說:「This is the best hotel in his life」,聽來有點誇張。他問我價錢,我沒有告訴他。他於是告訴我在歐洲的同等酒店可能要HKD5000-HKD6000一晚。我說不用。

Grand Hyatt Macau價錢當然不便宜,但相比歐洲的同等酒店似乎就是超值。那一間2廳1房,相信超過700呎的豪華房間,雖然不是筆者的「the best hotel in my life」,不過也不禁嘩然。

我們都被亞洲的酒店寵壞了,去到法國.貝桑松,我跟這個歐洲男孩complain 酒店質素。他,只是輕輕一答:「Hey, here is Europe not Hyatt Macau ar :)」

對的,是筆者少見多怪。

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

【遊記2011】貝桑松(Besançon)‧Café au lait

Café au lait,法文解作咖啡加牛奶,在香港的咖啡店Café au lait普遍使用意大利文- Caffé latte,是歐洲相當流行的一種咖啡,亦是筆者至愛。

在過往的文章提及過,我對咖啡沒有特別研究,喜愛但不至瘋狂,但不知從何時開始,習慣了每到一處地方,最少也要試一杯當地的咖啡。 偶然機會來到法國.貝桑松(Besançon),當然也得品嚐一下當地的Caffé latte。

貝桑松(Besançon)位於法國東部汝拉山邊緣,杜河沿岸,鄰近瑞士邊境,距離法國首都巴黎以325公里。 在貝桑松之前,我對法國的認知大概只有巴黎。遊歷過巴黎數次,清楚知道大部份巴黎人就算懂得其他語言,他們都只會講法文。所以,巴黎人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們都有著一種「不自覺地散發著自覺高人一等」的性格。不過,入鄉隨俗,懂英文的巴黎人不跟我講英文都不是大問題,起碼他們聽得懂我需要什麼。

自對Caffé latte產生感情,我就用其意大利名字一走天涯。以往在外國的咖啡店(包括在巴黎),就算在coffee list裡不到Caffé latte一詞,你用英文簡單地形容一下coffee with steam milk,一杯氛香撲鼻的Caffé latte也就會緩緩送到面前。

來到法國.貝桑松,走進一間面積很小、似乎是家族經營的咖啡店,一心品嘗地道的Caffé latte,我向老闆娘表示想要Caffé latte。她用了一段長30秒的法文回應我。當然,我一句都聽不懂,於是我再嘗試表達我想要一杯coffee with steam milk,結果都是失敗。「天啊!法國.貝桑松人跟巴黎人不一樣,他們真是完全沒有人講,或者聽得懂英文的!連”milk”這個簡單英文都聽不明。」 最後老闆娘給了我一張coffee list,看到Café au lait,大致估到應該就是Caffé latte,總算是成功得到所須。

在口邊不停掛著自己對Caffé latte的喜愛。然而,因為意大利文Caffé latte的通行,加上天性懶惰的筆者一向奉行:「學海無涯,『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。』」的學習觀。所以,從來沒有認真去了解過它在各國不同的名稱,真慚愧。

偶然機會讓我到來法國.貝桑松;
偶然機會讓我踏足這個我從來沒有想過踏足的法國城市;
偶然機會讓我感受到言語不通帶來的落寞,
一個個偶然讓我了解自己鍾情的Caffé latte更多。

Caffé latte為意大利文、法文Café au lait、西班牙稱為Caffé con leche、德國稱為michkaffee,而荷蘭就稱為koffie verkeer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