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

【遊記2011】蘇州‧「猜不透」的攝人魅力



三月的蘇州,勾起了我太多太多美好的中學回憶。

如果讓我再選一次,我仍然會選擇中國文學。或許,筆者不提也沒有人相信眼前這個「粗粗魯魯」的女生,曾幾何時修讀過中國文學。崇洋多年,隨著年紀漸大,忽爾對中國文化重拾當年的一點熱情。

中國人奉行天人合一,由此而來的文化就是天人相應,對自然的直接體認和感悟,建築也就趨於自然景物的人性和感情化,所以中國的園林藝術浸透浪漫主義。崇尚自然,追求自然山水的清幽淡雅及體現自然與人情之關係,就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最基本特色。

蘇州古稱姑蘇,乃春秋時吳國的首都。蘇州閶門外西北不遠的虎丘,有「吳中第一名勝」之稱。吳王闔閭在此修城建都,死後墓地即在虎丘。宋代詩人蘇軾曾經說過:「到蘇州而不遊虎丘,誠為憾事。」巍巍聳天的「虎丘塔」更有中國「比薩斜塔」之稱。

輕雨綿綿遊虎丘,腦海中忽然回憶起「雖由人作,宛自天開」一句。虎丘以其獨特的魅力,向人們展現了一幅人文資源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的圖畫,融山水、歷史於一身的秀美畫卷,是人類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。

中國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,令人讚嘆;而身邊同伴那一份暗藏著對中國文化的認知亦俘虜了我的心。一路上向我細述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特色,和我解釋什麼是「亭、臺、樓、閣」。

那一刻,驀然感到他有一點陌生。

其實是一直都很陌生…這個男人就像中國的博大文化,有一種讓妳永遠「看不穿、猜不透」的攝人魅力。

「猜不透」是一個盲點,也可以是一種光芒……

澄靜緘默的用心去感受就好了。

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

【遊記2011】上海‧冬末的上海,很美。



旅行在筆者眼中大概可淺分為兩種,「到此一遊」型和「細味體驗」型。

作為分秒必爭的香港人,十居其九,旅行就是爭取時間遊覽當地名勝。曾幾何時,筆者試過閃電倫敦一日遊,一個清早已遊完Big Ben、London Eye、Millennium Dome和Millennium Bridge。有認真遊覽過嗎?坦言沒有,只有爭取時間影相,名乎其實的「到此一遊」。很膚淺嗎?是的,做人何必太過認真。

再者,「都要有興趣才了解吧!」

去旅行就像交男生,妳有興趣去認識他,不代表妳有意欲去了解他。天大地大,世界上美麗的城市太多,我們何德何能去深入了解整個世界?真正有興趣的,我自會重遊,慢慢去了解她、細味她。

短時期內,第三次踏足上海,所謂的必遊之地都去過了。對上海是時候由「到此一遊」進入「細味體驗」了。真正的「細味體驗」就是去了解當地人的日常生活。上海人倒沒可能經常到外灘、田子坊和上海博物館吧!正如一個遊客來到香港,「到此一遊」地遊過山頂、赤柱、迪士尼樂園,這叫認識香港嗎?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,我就連迪士尼樂園都未去過。

今次我嘗試「細味體驗」上海。

晚上的虹橋機場,8度,相比當天香港的14度,無異。沒有添衣,感覺仍一樣的溫暖。

第一餐 --「小揚生煎」。嗯,我終於學會了食生煎包。

在廣場的中央,啖了一杯Latte。洋溢咖啡香的露天廣場,看見身邊上海的年輕一族,這就是他們追求的品味生活。

次日,我走進上海的戲院。上映的電影不多,價錢比香港高昂。人民幣100元一張戲票,後來發現戲票包爆谷套餐加Hagendez雪糕,總算貴得合理。「關鍵第四號」是我在香港以外,第一部看的電影。

電影院,上海跟香港無異。在上海,暫時有兩樣東西,我覺得跟香港有天壤之別。

一)上海的酒釀丸子- 在香港我實在找不到那種味道。奇怪!

二)上海午睡的感覺- 那一天黃昏,躺在軟綿綿的床上,陽光透過窗簾灑滿一地。或許是旅行心情輕鬆、或許是上海擁有香港永遠沒有的恬靜。那天,就是那天……我成就了人生最奢侈、最酣甜的午睡。

第三次到上海,時間仍不許可細味更多。怱怱的離開或許是為了再回來。

同一的地方,不同的時份、不同的人物;帶來不一樣的果效、產生著不一樣的化學作用…

冬末的上海,很美。

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

【遊記2011】宿霧‧藝術是把現實化為驚奇



生日,一心歐遊,最後因為歐洲百年一遇的寒冬而卻步。

歐遊不成,那就向陽光與海灘進發。自小深受家父影響,對菲律賓有一種解不開的情意結。或許對很多香港人來說,經過往年的人質事件以後,決意畢生不會再踏足菲律賓,但我不會。

每個人心底裡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執著,誰也改變不了誰。我喜歡菲律賓,但無意改變別人對她的看法;就正如從來沒有人可以改變我對日本的觀感,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就是令我從來未踏足日本的原因。

其實,都不只是我……

最近發現身邊有朋友,跟我觀感一致。我們不是不喜歡日本人,甚或乎十分欣賞他們在仙台地震後的高尚素質。然而,我們改變不了歷史,歷史成就出來的執著,既然影響不了誰,就讓它繼續留下來吧。

言歸正傳。今年生日,我選擇了菲律賓—宿霧@15-18.01.2011。到過菲律賓不下十次,宿霧都已經是第三次,新奇的事就沒了,值得記下的還是菲律賓人那一股根深柢固的音樂情操與熱情。由於民族、宗教和歷史等原因,特别是受西班牙殖民统治300多年,因此菲律賓音樂呈現出一種十分獨特的文化。菲律賓各地的音樂是馬來文化與西班牙文化結合的產物,深受歐洲文化影響。

那天晚上,由木結他彈奏出來、配合西班牙文化的生日歌實在教人陶醉…

自問對音樂一竅不通,但藝術就是主觀,能夠感動我、令我驚喜的,就是好音樂。

法國女作家Francoise Sagan曾經寫過:「藝術是把現實化為驚奇。」

我,在菲律賓過了一個充滿藝術的生日夜。